Saturday, February 9, 2008

中和汤

另有中和汤一首,用法简易,功效同前。时时服之,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中和汤:专治医所不疗一切之疾,服之保固元气,邪气不侵,万病不生,可以久安长世而无憾也。 

思无邪 行好事 莫欺心 行方便 守本分 莫嫉妒 除狡诈 务诚实 顺天道 知天命 清心 寡欲 忍耐 柔顺 谦和 知足 廉谨 存仁 节俭 处中 戒杀 戒怒 戒暴  戒贪 慎笃 知机 保爱 恬退 守静 阴德

  右三十味,共为末,用心火一斤,肾水三碗,慢火煎至五分,不拘时候温服。  

Thursday, February 7, 2008

Clever & wise man




You can tell whether a man is clever by his answers. You can tellwhether a man is wise by his questions.

Naguib Mahfouz, writer (1911- )



A clever man will always tell you answers. He will tell you things you may not even care about. His purpose is to impress. To be more accurate, his purpose is, like that of Narcissus, to see himself reflected in the reaction on your face.

It may be arrogance, hubris or insecurity that causes him to seek areaction from you. You are the fulfillment of the need of a clever man.You are the audience that satisfies his need.

A wise man will not try to convince you of anything. A wise man istrying to build himself, not to build you. He asks questions because he wants to learn more. He needs to learn more because he is aware of how little he knows about so many things. He is aware less of what he knows than of what he does not yet know.

A wise man will not proselytize you. If you are willing and eager, he may guide you to find your own answers. He will not push you because he is on his own quest.

无 著

居洪泉而不根植者,唯浮萍而已。不怀芳以贾害,不衔色以标美,动不忤物,卑以安己,秉流则游,得坻则止,如识变而知时,似委命而顺理,故能无幽不涉,无远不寻,随长汀而自汛,值惊浪而不沉,既不迁其清浊,亦可避乎浅深。可以明逍遥之意,可以警滞着之心。......  

    (《文苑精华》卷149)

今夜的孤独

今夜的孤独
陈村


  
  屋里走剩你一个,用门和窗子拦起空洞的世界。你走向床,将自己安顿在被和褥的中间。对面的墙上,钟毫不饶恕地走着,象活物一样走着。电灯高悬,将今夜的孤独照得雪亮。
  电话就在手边,在瞌睡。拨一个号,就能听见朋友的问候,至少能听见报时或天气预报的声音。电视台已休息,电台正在工作,有贝多芬或克莱德曼。你将一切拒绝了,守着貌似活物的钟,守着充实的孤独。
  曾有过接近和亲密,跳动着单色的剪影,劝诱着,蛊惑着。你知道,你终会走向万家灯火。然而,你到底把孤独握紧,就象握住一个不安分的自己。你明白,人的自己来自孤独。
  所有的热闹都是公共的。
  你曾走在戈壁滩上,大漠孤烟,照出你经历的憔悴。海洋是热烈的,天空是生动的,大戈壁却无喜无怒。热烈的海洋吞下了无数航海者,生动的天空揉碎了无数挑战者,而无喜无怒的戈壁,却将所有的异物陈列在它宽阔的胸腹上,概不接纳。因此,戈壁那么静,静得不容亵渎。
  难得如此宁静。
  生命在孤独中显得格外漫长。 人生不是企望长寿么? 人又何以那么害怕生命的延长?把时间交出去,把生命交出去,把自己交给喧闹,最后把喧闹也交出去,交得那样匆促,没有机会感觉!人是一快热热闹闹的石头吗?你问。 人怎么就会心中有鬼地恐惧生命呢?
  你的床边没有水、香烟、食物和书籍。你将一切造成情节的因素暂时都舍弃。你将动作舍弃。你没去睡,所以你将梦也舍弃。
  孤独象一条虫,在思想中缓缓蠕动,一条冰凉的虫。
  你想,上帝是通俗的,令人造出语言文字,给人以走出孤独的器官。凭着这些,可以走出孤独么?
  今夜,上帝是否也孤独着?
  钟刻板地走着,耐心极好,它终于以一成不变露出了并非活物的破绽。你一口一口地消化空气。今夜没有尽头,而你苦心经营的孤独即将终结。你知道,在接踵而至的梦中,你用语言用动作用上帝赐与的器官,将自己迫不及待地出卖,将孤独出卖。
  可是,孤独却是卖不干净的。你应该觉得十分不幸又十分幸运,你还能再拥有今夜,主宰着自己, 听任那条冰凉的虫不屈不挠地蠕动,将海洋和天空定格为戈壁。
  今夜!

          转自《读者文摘》1989年第十期

我的四季 张洁

我 的 四 季
张洁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头,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颊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即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我懂得我没有权力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到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去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找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籽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有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点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经过的艰辛自不必说,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盛水的容器。仅仅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那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可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要付出加倍的代价来换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灌浆、远远没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过成熟是什么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它挡过这次灾难,也会在另一次灾难中沉没。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为我的谷粒比别人的干瘪便灰心丧气。我把它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痴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经成熟。我已有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与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可以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别人什么......但愿别人只是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安心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要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演绎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公正地判断我所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转自《读者文摘》1984年第十二期

山那边有什么

山那边有什么
齐铁偕


  山那边是什么?
  不知是受到那位神灵的启示,抑或是被一种无可躲避的召唤,我竟为之磕磕碰碰,踉踉跄跄地走上去。
  时而跌落于陷阱,盼望黑森森的洞天会有一条藤索垂下,结果,什么都没有,还是靠自己挖破指头,攀援而出。
  也曾迷失在密林深处,认着兽迹,寻着响泉,追着鸟鸣,辨着草叶树叶藤叶的向背,企图步出迷津,一圈圈摸过来摸过去,最后,仍旧回到原地。
  也曾为流星的光辉诱惑,在波光点点的山中湖里沉溺,还被红狐狸的尾巴拨撩,染上异香,昏昏然,久久不能醒来。
  那是为了换取一团炭火、一口淡馍、一盅水酒,不惜向人变买青春的歌喉。
  甚至腻烦了别人走过的路而去毕路蓝缕,往往为踩着捷径而沾沾自喜。
  就这样,沐着雨,沾着露,顶着雷,苦苦地走,忽而低唱浅吟,忽而长啸疾呼。所有的颠簸都在脚底起茧,所有的风云都在胸中郁积,所有的汗水都在肤上打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知道山那边究竟是什么?
  如果是莽莽苍苍的林野,会不会有响箭的指向?如果是横亘无垠的暮霭,会不会有安祥的晚钟?如果是躁动于旷古中的浩浩云海,会不会有鹰隼载渡?
  当我支着疲惫的双腿征服了一个自以为是的高度而极目远眺,哦!山那边还是山!
  脚下匍匐的只不过是一个土丘,一团小小的泥丸。到了此时,到了此地,才知道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也只有到了此时,到了此地,才能知道自己的微不足道!
  于是,我又得肯定自己的跋涉,毕竟它使我知道了,眼下属于我的风景,仅仅如此有限。
  那么,以后呢?
  以后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
  可我还是想知道,山那边究竟是什么呵......


          转自《读者文摘》1991年第七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知道,要是健康无恙,谁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地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有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因为这就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可能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那样充满热情。

  我们对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会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聪、失明的人就更是如此。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去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地领略喧哗的欢乐。

  最近,有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归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到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感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我能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啊!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都很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样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以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进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让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日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面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 高尔太

           


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
                         
高尔太


  一个民族、时代、社会的艺术,必然与这个民族、时代、社会的艺术相联系。哲学是民族、时代、社会的自我意识,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表现出深刻的哲学观念,它不仅是民族性格、时代精神、社会思潮等等的产物,而且也能积极地参与形成民族性格、时代精神和社会理想,是自己的民族、时代、社会的代表。我们很难设想,如果没有艺术和哲学,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我们民族的灵魂。

  ......最广义的艺术也就有最广义的哲学。自觉地强调这一点,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我们探索艺术的民族形式,建立现代化的中国美学时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中国艺术高度的表现性、抽象性和写意性,来源于它同哲学的自觉联系。通过中国哲学来研究中国艺术所表现的哲学精神来理解它的形式,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意识,是理性精神的直接表现。如果借用康德的术语来比较,我们不妨说,西方哲学偏重于“纯粹理性”,偏重于追求知识;而中国哲学偏重于“实践理性”,偏重于追求道德。前者多描述自然界的必然,后者多强调精神领域的自由。

 中国哲学的内省的智慧,它重视的不是确立于外间世界的认识,而是致力于成就一种伟大的人格。所以,和西方哲学相对而言,它并不重视对客观对象的分析、区分、解释、推理,并不重视对于实体及其过程的精确陈述,而是把最高的真理理解为一种德性的自觉。它始终不曾脱离人的社会关系,不曾脱离伦常情感的具体实践和具体感受。

  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高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是建立在忧患意识之上的。正如没有阻力,生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没有忧患,人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生命的力量和强度只有依照阻力的大小才能表现出来。与之相同,只有忧患和苦恼才有可能使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返回他的自我,而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儒家强调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家主张任从自然才能得天真。他们之间的矛盾,常常表现为历史和人的矛盾。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前者是美学上的几何学,质朴、浑厚而秩序井然;后者是美学上的色彩学,空灵、生动而无拘无束。前者的象征是钟鼎,它沉重具体可以依靠;后者的象征是山林,它烟雨空朦去留无迹。从表面来看,两者是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但在最深的根源上,他们又为同一种忧患意识即人的自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思想,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满于当时灾难深重的现世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对彼岸世界的信仰上面。在西方,这个彼岸是以宗教方式提出来的“天国”;在中国,这个彼岸世界是以伦理方式提出来的”先王世界”。前者是一个外在的世界,通向那个世界的途径是知识和信仰;后者由于它的伦理性质又获得了此岸的实践意义,基本上是一个主体性的、内在的世界,通向这个世界的途径,主要是内省和智慧。

  在中国,艺术创作的动力量核心是作为主体的人类精神,它先达到意识水平,然后又沉于无意识之中,不断积聚起来,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触发而为激情、而为灵感,表现为艺术。......但是,这种内在的动力,却又力求与外间世界相统一。例如,它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统一。......追求人与自然,即“人道”与天道的统一( “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者,天地之和也。”)。这种统一,作为艺术表现的内容, 就是情感与理智的统一,即所谓“以理节情”。把“以理节情”作为音乐创作与一切艺术创作的原则,是中国古典美学独到的地方。

  所谓诗人,是那种对忧患意识特别敏感的人们。......这种沉重的情感环境,这种忧愁的心理氛围,正是中国诗歌、音乐由之而生的肥沃的土壤。

  西方美学强调的是美与“真”的统一,而中国美学强调的则是美与“善”的统一。质言之,西方美学把审美价值等同于科学价值,中国美学则把审美价值等同于伦理价值。前者是“纯粹理性”的对象,后者则是“实践理性”的对象。他们都以情感为中介,不过前者更多地导向外在的知识,后者更多地导向内在的意志。二者的价值定向、价值标准不同,所以对艺术的要求也不同。

  把艺术看作是认识外界的手段,自然要求模仿的精确性,反映的可信性,再现的真实性。自然要求对它所再现和反映的事物进行具体的验证。......中国美学把美学看作是一种德性化人格的道路,所以它不要求艺术作品同具体的客观实物相验证,而是强调“以意为主”,即所谓“取会风骚之意”。即使“传移模写”,目的也是为了“达意”,所以也可以不求“形似”。......对象实体不过是情与意的媒介,......苏轼诗: “论画以形似,见与小儿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我们认为中国哲学的这些观点,比西方美学更深刻地触及了艺术的本质。

  “发愤抒情”是关于动力量的理论,“不求形似”是关于手法的理论。二者在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缓慢而又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统一起来,成为中国艺术和美学的主流。这一主流的发展线索,同中国哲学的发展线索基本上符合。

  “不求形似”的形,犹言形质、形象、器用。也就是各个具体的事物之所以存在的、或者说所以被我们感知、认识利用的方式。重“道”轻“器”,重“意”轻“言”,是中国哲学的一贯立场。

  西方哲学使用的语言,是经验科学的语言,即“形而下学”的语言,它首先是人们认识一事一物以及一事一物之理的工具。它的功能是描述性的,所以言能尽意而力求名实相应,力求反映的忠实性、模仿的精确性、再现的可以验证性;与之相异,中国哲学所用的语言是“形而上学”的语言,它主要是人们追索万事万物本源的工具,它的功能是启示性的、象征性的。所以常常“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而中国哲学常常强调指出这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而这,也就是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所谓的 “不求形似” 的理论来源。

  道就是理,理就是德,德就是人格,人格的表现就是迹,迹就是器。所以器虽小,却又足以发明道。“夫道,弥伦宇宙,涵盖六合,成人成物,生天生地,岂后天形器之学可等量观之!然易独以形而上发明之者,非举小不足以见大,非践迹不足以穷神。” (郑观应《盛世危言·道器》) 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领悟普遍,从感性导向理性,把概念和实在、形式和内容、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起来的观点,虽然说得虚玄晦涩,却深刻地触及了审美与艺术的本质。艺术,在中国美学看来,就是要即小见大,以器明道。

  最基本的要素是“道”与“德”。道是忧患所从之而来的普遍规律,德是生于忧患意识的责任感和行动意志。由于忧患与人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 “道” 与 “德” 是统一的。“道德实同而异名”,把道与德相统一是中国哲学的伟大成就之一。......道与德这两个观念,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骨干子。实际上,它也是中国艺术与中国美学的骨干子。从往后的发展来看,中国艺术与中国美学愈来愈强调表现人格,愈来愈强调“以意为主”,愈来愈把表现在艺术中的喜怒哀乐,同一定伦理的、政治的状况联系起来,这种发展趋势,也反映出哲学的影响。

  《周易·文言纬》:“修辞立其诚”,《荀子·乐论篇》:“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庄子·渔父篇》:“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 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这个儒道两家一致的意见,自然会成为中国美学的核心思想。

  说真话,艺术作品才有可能表现出自己的时代,表现出自己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心理面貌。......另一方面,由于艺术在本质上是真诚的,所以从你的作品,不仅可以看出时代,也可以见出你自己的人格。如果你说假话,也可以见出你虚伪的、阿谀取宠的人格,“不可隐匿”。......作品的形式结构,也表示出作者的心理结构。心理结构又可以纳入道与德的范畴。所以大致国家的道德(政治),小至个人的道德(人品),都无不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而起到不同的社会效果,而成为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尺度。这个尺度, 不仅是美的尺度,也是善的尺度。所以艺术作品,在中国美学看来, 是真(真诚)、善、美的统一。这种统一也就是人格的统一。艺术不仅表现这统一,也通过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导向这种统一。所谓“同民心而出治道”,从古以来,一直是这样。这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一个传统。

  西方表现忧患与痛苦的作品,往往导向消沉与颓废,音调急促凄历,处处使人感到恐怖与绝望。中国表现忧患与痛苦的作品,往往导向超脱与宁静,音调从容徐缓,处处使人感到沉郁和豁达,感到一种以柔克刚的意志的力量。

  《论语·子罕篇》云:“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个“志”字, 是理解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所追求的人格理想的一个关键。人的来源于责任感的行动意志,是一种动态的力,它包含在道与德之中,是道与德的具体体现。《孟子·尽心上》云: “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礼记·学记篇》云:“官先事,士先志。”从事艺术创作和哲学研究的中国知识分子──士,最重视的就是“尚志”。“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 ”(《孟子·尽心上》)。“志于道而道正其志,则志有所持。” (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中国哲学所崇尚的道与德,其支柱就是志。

  中国哲学上的这个“志”的概念,也就是中国艺术上的“力”的概念。那种《易》所借以“观我生进退”的力,在艺术中表现出来时渗透作者的情感和意志,这就是构成艺术的最基本的要素。各种力的不同形式的运动所留下的轨迹,若无“志”的充实,便不会形成一个方向性的结构。如果是画的话,线条就会在纸上轻飘飘地、无目的地滑过去,而不会“力透纸背”、或者“如锥画沙”。情意力的基质是画的“骨”。没有情意力也就没有骨。荆浩《笔记法》云:“生死刚正谓之骨。”画家们所谓笔法, 其实也就是骨法。所以思想感情不同,笔法墨趣也就不同。

  吕凤子先生说:根据我的经验,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其状是方、圆、粗、细,其迹是燥、涩、浓、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凡属表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出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的就表示焦灼和忧郁感。有时纵笔如“风趋电疾”,如“兔起鹘落”,纵横挥斫,锋芒毕露,就构成某种激情或热爱,或绝忿的线条。不过,这种抒写强烈情绪的线条,在过去的名迹中是不多见的。原因是过去的作者虽喜讲气势,但总要保持传统的雍穆作风和宽宏气度。所以状如“剑拔弩张”的线条常常被一些士大夫画家所痛绝,而外柔刚劲的所谓“纯棉裹铁”或“绵里针”的圆线条,就从最初模仿刀法起一直到现在都被认为是中国画的主要线条了(《中国画法研究》)。这一段话不但说明了艺术以渗透作者情意力为基质,也说明了中国艺术所追求表现的力,不是“剑拔弩张”的力,而是“纯棉裹铁”的力。

  刘琨诗:“何意百练钢,化为绕指柔。”我想不妨指出这后一句, 来形容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的特点。如果说民族气派和民族精神的话,那么我认为这就是中国艺术的民族气派和民族精神。当然,一切艺术都表现力量,西方艺术也表现力量。但是,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力量,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拿敦煌彩塑和一些西方雕刻比较一下,这一差别可以看得很清楚。面对外间世界的忧患苦难,二者都表现出一种反抗的力量。但前者的反抗通过实践理性表现为一种精神力量,后者的反抗通过求生本能表现为一种物质的肉体的力量。......例如《拉奥孔》,米开朗琪罗的《死》或罗丹的《死》,其主题莫不是在强壮肉体的剧烈挣扎中展开的:雄厚宽阔的胸脯中骚动着恐怖, 郁结着生活的渴望;大块大块隆起而纠起的肌肉中凝聚着生命的力,而脸孔上绝望的表情却呈现出一种无望的哀号。在这里我们也感到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带着雷雨般的气势,猛烈地摇撼着我们的灵魂。它是对死的抗议,是对外在的忧患的外间的抗议,这种抗议的表现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它同东方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力迥然异趣。不管论质、论量,后者都不亚于前者。后者虽是通过一些体质文弱、动作安详、姿势单纯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这也是一种“纯棉裹铁”,它的神秘的表现性很能说明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你看那些修长而又柔和的细衣褶,它们互相跟随,时而迎合,时而分离,徐徐伸展又蓦然回转,轻悠下降又陡然回升、交织、纠缠而又分开,飞向四面八方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好象是一首无声的乐曲,它有着管弦乐的音色但不软弱,有着进行曲的旋率但不狂放。它从容不迫而又略带凄凉,不是禁欲的官能压抑,也不是无所敬重的肉体解放,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也不是谦卑、忍让或无所依归的彷徨。深沉而又冷静的忧患意识,表现在一种情感与理性相统一的形式之中,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巨大力量。这样一种力量,不正是中国艺术和中国哲学民族特征的最好象征吗?如果说精神文明的话, 中国艺术和中国哲学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共同特征,不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吗?

  西方的自然哲学正在走向与东方思想有许多显著类似的方向。这不仅是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由于社会科学的发展。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因于近视和无情的实用主义,意志逐渐崩溃,道德逐渐堕落,由于精神生活找不到出路而彷徨无所依归,纷纷把视线转向伟大的东方。他们需要一种信仰,不是外在的神祗的信仰,而是对自己的信仰,他们需要一种伟大的人格理论与和谐的伦理结构,来维持前进的力量。愈来愈多的学者们指出, 只有中国精神文明的伟大和谐,才是未来世界的希望。 有人(例如汤因比)预言,中国的精神文明,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的主导。他甚至还宣称,如果不是这样,人类的前途就将十分渺茫。不论这种说法有多少根据,起码艺术上和美学上的表现论在西方兴起,同这种倾向是一致的。明乎此,我们应该对祖国文明的伟大价值,有充分自觉的认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创造这样高度的精神文明,经历了漫长的、黑暗的年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我们可以相信,这决不是历史非生产性
的开支。“何意百练钢,化为绕指柔”,它不仅已经成为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的脊梁,而且愈来愈成为世界文明的希望。

Les amis (朋友)

Longtemps j'ai cru que les amis n'etaient que des pis aller pour les périodes où je n'avais pas d'amours. Des confidents transparents a qui parler de ma passion et de l'effroyable rupture ...Des fantoches en somme presque sans visage et interchangeables en cas de besoin on prend l'ami qui est là.

Et puis le temps passant, les amours se succedant, je me suis apercue, à ma confusion et avec reconnaissance, qu'en fait les amis sont des personnes à part entière. Eux « résistent» non seulement à la durée mais aussi à nous !

Il arrive qu'ils disparaissent parfois pour resurgir ... également qu'ils meurent et quelle souffrance alors! où qu'ils nous trahissent, forte douleurs aussi.

En fait it y a une histoire de nos amitiés plus souterraine mais tout aussi chargée et intéressante que celle de nos amours.

Pas de réjouissances sans amis, ils sont le champagne de notre existence, nos confidents aussi. A tous les moments de ma vie je rencontre des amies et amis et puis au soir de la vie, c'est au fond du creur qu'on apprécie les bons amis qui nous restent car its savent nous rappeler qui nous sommes, qui nous avons été, en nous aidant à embellir encore une histoire, la nôtre, qui est aussi la leur.

Merci d'etre la les amis.


Madeleine Chapsal

答应自己

某日,某超级富豪为赶着一笔大生意,钻迸他的超豪华轿车,风弛电掣般开向目的地。可在交叉路口,疾驰的轿车被一辆笨重、缓慢的卡车掀翻了。富豪躺在血泊中,咧出一口金牙。日子就借着这张金灿灿的嘴发布谕示:人生没有目的地。人生只是一个过程。大家都从容点不好么?

答应自己——将如此坚强,任何东西也无法扰乱内心的静谧;和所见的每一个人谈论的都是关于健康、幸福和舒畅;让你所有的朋友都感到他们各有所长;任何事物皆能窥见其光明之面,使你的乐观信条处处应验;只想最令人快感的事情,仅盼最让人欣然的结局;对别人的成功,像对自己的成功报以一样的欢呼;忘却已住的过失,义无反顾地去争取未来更大的建树;将永远面带一种愉悦的容仪,向所遇的每一生灵送上一个可心的笑意;将如此忙于完善自己,而无暇对他人吹毛求疵;将过于豁达,不会忧虑;将过于高贵,不屑动气;将过于硬朗,不知畏惧;将过于快活,不容心生芥蒂。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大约 300 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活了50 多岁,如果问我在生活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么,我的回答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给你带来平静。”

Wednesday, February 6, 2008

Quotes from Ashtavakra Gita

If one thinks one is free, one is free; and if one thinks of oneself as bound, one is bound. Here this saying "Thinking makes it so" is true.

You are really unbound and actionless, self-illuminating and spotless already. The cause of your bondage is that you are resorting to stilling the mind.

I am not the body, nor is the body mine. I am not a living being, I am consciousness. It was my thirst for living that was my bondage.

Who is to be compared to the great-souled person whose mind is free of desire, free of expectation and disappointment, and who has found satisfaction in self-knowledge?

How should a strong-souled person who knows that whatever is seen is by its very nature nothing, how then consider one thing to be grasped and another to be rejected?

For one who has eliminated attachment, who is free from dualism and from desire and from repulsion, for such a one an object that comes of itself is neither painful nor pleasurable.

You are not bound by anything. What does a pure person like you need to renounce? Equal in pain and in pleasure, equal in hope and in disappointment, equal in life and in death, and complete as you are, you can go to your rest.

Bondage is when the mind longs for something, grieves about something, rejects something, holds on to something, is pleased about something, or displeased about something.

Liberation is when the mind does not long for anything, grieve about anything, reject anything, or hold on to anything, and is not pleased about anything or displeased about anything.

Bondage is when the mind is tangled in one of the senses, and liberation is when the mind is not tangled in any of the sense.

When there is no "me", that is liberation, and when there is me there is bondage. Considering this earnestly, I do not hold on and do not reject.

The essential nature of bondage is nothing other than desire, and its elimination is known as liberation. It is simply by not being attached to changing things that the everlasting joy of attainment is reached.

禅定指迷歌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兴居湛然常清,不独坐时方是。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性与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空中了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本心尚且虚空,岂有得失能豫。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余。豁然圆明自现,但与诸佛无殊。色深为我桎梏且恁和光混俗。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毗卢。毗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余。或问毗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眼前业业尘尘,尘业非同非异。见此尘尘业业,个个释迦迦叶。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若要认真摩尼,莫道得法方知。有病用它药疗病差药更何施。心迷即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又要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本为诸法皆妄,故令离尽诸相。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若要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菩提本愿虽深,切莫相中有取。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断常纤尘有染,却与诸佛无缘。翻念凡夫迷执尽被尘爱染习。只为贪着情多,常生胎卵化湿。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似钢铁。直饶儿女妻妾,又与他人何别。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万法一时无着,说甚地狱天堂。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观音三十二应,我亦当从中证。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炼择。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是白。有时自歌自笑,傍人道我神少。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更若见我谈空,恰似浑囵吞枣。此法惟佛能知,凡愚岂能相表。兼有修禅上人,只学逗口合辱。夸我问答敏急,却原不识主人。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更逞已握灵珠,转于人我难除。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此辈可悲可笑,空说积年学道。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说沉沦。

藕益大师《十大碍行》

明代藕益大师《十大碍行》,真智慧。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扰。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的感觉只取决于自己的心境,并不依赖于外在的环境。下面的故事或许会对你我有所启发:


北欧一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 因为有求必应,因此专程前来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 几乎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教堂里有位看门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稣每天要应付这么多人的要求,觉得于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担耶稣的辛苦。 有一天他祈祷时,向耶稣表明这份心愿。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这位先生觉得,这个要求很简单。 于是耶稣下来,看门的先生上去,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般地伸张双臂,本来苦像就雕刻得和真人差不多,所以来膜拜的群众不疑有他,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约定,静默不语,聆听信友的心声。 过往的人潮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而没有说话,因为他必须信守先前的承诺。
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便离去。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憋着不能说。 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助它渡过生活的难关。当要离去时,发现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开,里面全是钱。穷人高兴得不得了,耶稣真好,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看在眼里,想告诉他,这不是你的。但是,约定在先,他仍然憋着不能说。接下来有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他是来祈求耶稣降福他平安。正当要离去时,富商冲进来,抓住年轻人的衣襟,要年轻人还钱,年轻人不明究理,两人吵了起来。这个时候,十字架上伪装的耶稣终于忍不住,遂开口说话了。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稣所形容的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搭不上船。伪装成看门的耶稣出现,指着十字架上说:「你下来吧!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了。」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耶稣说:「你懂得什么?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那袋钱不过用来嫖妓,可是对那穷人,却是可以挽回一家大小生计;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这是一个听起来像笑话的寓言故事,却透露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事与愿违,使我们意不能平。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人生的事,没有十全十美。但是,我们应认真活在当下。送给妳一段『马斯洛』说过的话: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地活在当下。

无 心 颂

堪 笑 我 心, 如 顽 如 鄙; 兀 兀 腾 腾, 任 物 安 委。不解 修 行, 亦 不 造 罪; 不 曾 利 人, 亦 不 利 己; 不 持 戒 律, 不 徇 忌 讳; 不 知 礼 乐, 不 行 仁 义。 人 间 所 能, 百无 一 会。 饥 来 吃 饭, 渴 来 饮 水。 困 则 打 睡, 觉 则 行 履, 热 则 单 衣, 寒 则 盖 被。 无 思 无 虑, 何 忧 何 喜。 不悔 不 谋, 无 念 无 意。 凡 生 荣 辱, 逆 旅 而 已。 林 木 栖 鸟, 亦 可 为 此。 来 且 不 禁, 去 亦 不 止。 不 避 不 求, 无赞 无 毁。 不 厌 丑 恶, 不 羡 善 美, 不 趋 静 室, 不 远 闹 市。不 说 人 非, 不 夸 己 是。 不 厚 尊 崇, 不 薄 贱 稚。 亲爱 冤 仇, 大 小 内 外, 哀 乐 得 丧, 钦 侮 险 易, 心 无 两 视, 坦 然 一 揆。不 为 福 先, 不 为 祸 始。 感 而 后 应, 迫则 复 起。不 畏 锋 刃, 焉 怕 虎 猊。 随 物 称 呼, 岂 拘 名 字。 眼 不 就 色, 声 不 入 耳。 凡 所 有 相, 皆 是 虚 妄。 男女 形 声, 悉 非 定 体。 体 相 无 声, 不 染 不 滞。 自 在 逍 遥, 物 莫 能 累。 妙 觉 光 圆,映 彻 表 里。 包 裹 六 极, 无有 遐 迩。 光 兮 非 光, 如 月 在 水。 取 舍 既 难, 复 何 比 拟! 了 此 妙 用, 迥 然 超 彼。 或 问 此 宗, 此 而 已 矣!

From Bhagavad-Gita




He who has given up all the attachments, all fear, and all anger, he whose whole soul has gone unto the Lord, he who has taken refuge in the Lord, whose heart has become purified, with whatsoever desire he comes to Lord, HE will grant that to him. Therefore worship HIM through knowledge, love or renunciation.

He who hates none, who is the friend of all, who is merciful to all, who has nothing of his own, who is free from egoism, who is even-minded in pain and pleasure, who is forbearing, who is always satisfied, who works always in Yoga, whose self has become controlled, whose will is firm, whose mind and intellect are given up Unto Me, such a one is my Beloved Bhakta. From whom comes no disturbance, who cannot be disturbed by others, who is free from joy, anger, fear, and anxiety, such a one is My Beloved. He who does not depend on anything, who is pure and active, who does not care whether good comes or evil, and never becomes miserable, who has given up all efforts for himself, who is the same in praise or in blame, with a silent, thoughtful mind, blessed with what little comes in his way; homeless, for the whole world is his home, and who is steady in his ideas, such a one is My Beloved Bhatka, such alone become Yogis.

Bonheur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希望我们读后都会有所启发:


C'est une très belle histoire...

A lire jusqu'au bout, c'est extrêmement sérieux et ca donne à réfléchir!


Deux hommes, tous les deux gravement malades, occupaient la même chambre d'hôpital.

L'un d'eux devait s'asseoir dans son lit pendant une heure chaque après-midi afin d'évacuer les sécrétions de ses poumons, son lit était à coté de la seule fenêtre de la chambre.

L'autre devait passer ses journées couché sur le dos. Les deux compagnons d'infortune se parlaient pendant des heures. Ils parlaient de leurs épouses et de leurs familles, décrivaient leur maison, leur travail, leur participation dans le service militaire et les endroits ou ils avaient été en vacances.

Et chaque après-midi, quand l'homme dans le lit près de la fenêtre pouvait s'asseoir, il passait le temps à décrire à son compagnon de chambre tout ce qu'il voyait dehors.

L'homme dans l'autre lit commença à vivre pendant ces périodes d'une heure où son monde était élargi et égayé par toutes les activités et les couleurs du monde extérieur.

De la chambre, la vue donnait sur un parc avec un beau lac, les canards et les cygnes jouaient sur l'eau tandis que les enfants faisaient voguer leurs bateaux en modèles réduits. Les amoureux marchaient bras dessus, bras dessous, parmi des fleurs aux couleurs de l'arc-en-ciel, de grands arbres décoraient le paysage et on pouvait apercevoir au loin la ville se dessiner.

Pendant que l'homme près de la fenêtre décrivait tous ces détails, l'homme de l'autre coté de la chambre fermait les yeux et imaginait la scène pittoresque.

Lors d'un bel après-midi, l'homme près de la fenêtre décrivit une parade qui passait par-là. Bien que l'autre homme n'ait pu entendre l'orchestre, il pouvait le voir avec les yeux de son imagination, tellement son compagnon le dépeignait de façon vivante.

Les jours et les semaines passèrent.

Un matin, à l'heure du bain, l'infirmière trouva le corps sans vie de l'homme près de la fenêtre, mort paisiblement dans son sommeil.

Attristée, elle appela les préposés pour qu'ils viennent prendre le corps.

Dès qu'il sentit que le moment était approprié, l'autre homme demanda s'il pouvait être déplacé à coté de la fenêtre.

L'infirmière, heureuse de lui accorder cette petite faveur, s'assura de son confort, puis elle le laissa seul.

Lentement, péniblement, le malade se souleva un peu, en s'appuyant sur un coude pour jeter son premier coup d'oeil dehors.

Enfin, il aurait la joie de voir par lui-même ce que son ami lui avait décrit. Il s'étira pour se tourner lentement vers la fenêtre près du lit.

Or, tout ce qu'il vit, fut un mur !

L'homme demanda à l'infirmière pourquoi son compagnon de chambre décédé lui avait dépeint une toute autre réalité.

L'infirmière répondit que l'homme était aveugle et ne pouvait même pas voir le mur.
Peut-être a-t-il seulement voulu vous encourager, commenta-t-elle.


Epilogue :

Il y a un bonheur extraordinaire à rendre d'autres heureux, en dépit de nos propres épreuves.

La peine partagée réduit de moitié la douleur, mais le bonheur, une fois partagé, s'en trouve doublé.

Si vous voulez vous sentir riche, vous n'avez qu'à compter, parmi toutes les choses que vous possédez, celles que l'argent ne peut acheter.

Aujourd'hui est un cadeau, c'est pourquoi on l'appelle présent.



看了让你终身不后悔的四个人生故事

1. 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著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著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之後,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於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注: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 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後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後果更是难以想像。


2. 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著很坏的脾气,於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後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 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於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後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於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著他的手来到後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注: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3. 且慢下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就在真正努力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 坏份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个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後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後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访,进门大吃一惊的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 後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蔟;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4. 宽大

这是一个甫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 不过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儿子,我很遗撼,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著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後忘了他,他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
就在此时儿子挂上了电话,他的父母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几天後,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相信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於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带领之下到停时尸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 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要去喜爱面貌姣好或谈吐风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欢那些造成我们不便和不快的人却太难了。我们总是宁愿和那些不如我们健康,美丽或聪明的人保持距离。 然而感谢上帝,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他们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总是愿意接纳我们。今晚在你入睡之前,向上帝祷告请求赐给你力量去接纳他人,不论他们是怎么样的人;请?帮助我们了解那些不同於我们的人。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著一种神奇的东西称为「友情」,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但你却知道它总会带给我们特殊的礼物。 你也会了解友情是上帝给我们最珍贵的赠与!朋友就像是稀奇的宝物。他们带来欢笑,激励我们成功。他们倾听我们内心的话,与我们分享每一句赞美。他们的心房永远为我们而敞开。现在就告诉你的朋友你有多在乎他们。 试想:朋友,您一路看下来之後;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吧。那么,在对别人有所决定与判断之前,首先,请想想这是否是一个「误会」,然後,请考虑您是否一定要钉下这个「钉子」,如果可以的话,请「且慢下手」。因为,当您对别人「宽大」之时,即是对您自己宽大。

8种不能没有的朋友

在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朋友吗?


美国一本有关交友的新书下月出版,书的作者是汤姆·拉思,书名是《死党朋友:你生命中不能没有的人》。拉思分析了大量采访资料,试图解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友谊?拉思提出,一个人的生命中,扮演8种角色的朋友不能没有。他们分别是:

1.成就你的朋友。他们激励你,让你看到自己的优点,给你如何发挥自己优势的建议,而且不吝惜自己的时间。
2.支持你的朋友。维护你和你的信念,在别人面前夸赞你。
3.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你兴趣相近,也是你最有可能与之相处的人。
4.牵线搭桥的朋友。认识你之后,很快把你介绍给志同道合者认识。
5.给你打气的朋友。好玩,有趣,你情绪低落时给你打气。
6.开阔眼界的朋友。让你接触新观点、新机会和新文化。
7.给你引路的朋友。善于帮你理清思路,需要指导和建议时去找他们。
8.陪伴你的朋友。有了消息,不论是好是坏,总是第一个告诉他们。他们一直和你在一起。

转贴自倍可亲网站

无际大师心药方



昔传有无际大师心药方一首,包医百病,功效卓著,诚乃济世良药,医心妙方,得者依方服之,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此方不费药金,不劳煎煮,只需随时服之,即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普愿得者慎勿轻忽之,并广为传播,不但利己,亦能利人,功德无量。

大师谕世人曰:凡欲齐家、治国、修身,先须服我十味妙药,方可成就。何名十味?

好肚肠一条 慈悲心一片 温柔半两 道理三分 信行要紧 中直一块 孝顺十分 老实一个 阴德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

此药用宽心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
  
  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

  此前十味,若能全用,可以致上福上寿,成佛作祖;若用其四、五味者,亦可灭罪延年,消灾免患。各方俱不用,后悔无所补。虽有扁鹊庐医,所谓病在膏肓,亦难疗矣。纵祷天地,祝神明,悉徒然哉!况此方不误主顾,不费药金,不劳煎煮,何不服之。偈曰: 此方妙绝合天机,不用庐师扁鹊医;普劝善男并信女,急须对治莫狐疑。

Tuesday, February 5, 2008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The pessimist resembles a man who observes with fear and sadness that his wall calendar, from which he daily tears a sheet, grows thinner with each passing day. On the other hand, the person who attacks the problems of life actively is like a man who removes each successive leaf from his calendar and files it neatly and carefully away with its predecessors, after first having jotted down a few diary notes on the back. He can reflect with pride and joy on all the richness set down in these notes, on all the life he has already lived to the fullest. What will it matter to him if he notices that he is growing old? Has he any reason to envy the young people whom he sees, or wax nostalgic over his own lost youth?

What reasons has he to envy a young person? For the possibilities that a young person has, the future which is in store for him? "No, thank you," he will think. "Instead of possibilities, I have realities in my past, not only the reality of work done and of love loved, but of sufferings bravely suffered. These sufferings are even the things of which I am most proud, though these are things which cannot inspire envy.

Viktor E. Frankl (奥地利心理学家,纳粹集中营幸存者)

春来草自青

开博缘由


有时读一篇优美的文章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总是情不自禁激动地想跟所有的朋友共享。一个个地向朋友发送很麻烦,加上一大堆CC也让收信的朋友感到不舒服。于是就想何不开一个博客,跟朋友们共享那些让自己感动的东西:一篇妙文,一句妙语,一点心得,一滴感受;或会心一笑,或偶有灵犀。可以是文字,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中文,英文,法文。心有所感,皆可贴之。希望朋友们也贴上让他们喜欢、让他们感动的东西。偶有所拾即贴,却不必刻意为之。

愿与朋友共赏。并祝大家鼠年快乐,万事如意!